close

內容新店房貸來自hexun新聞

日本制造業白皮書(2012年版節選)

2011年,日本制造業面臨多重因素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日元的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的高漲、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需求下滑,以及泰國洪災等。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在全球制造業結構調整變化的大潮中,日本制造業就已經開始面臨種種挑戰。隨著半導體性能的提升以及軟件業的進步、工業制成品電子化以及模塊化的迅速發展,亞洲等新興經濟體的制造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逐漸在全球立足,縮小瞭與日本制造業的差距,從而加劇瞭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在制造業方面的競爭。另一方面,在需求層面,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層呈爆發式增長,其在全球市場中的需求份額不斷提升。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新興國傢市場在產品設計、價格制定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因此,如何把握各需求市場的特征、削減生產與開發成本,以及加快研發速度等均成為日本制造業今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一、日本制造業的發展動向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大地震。震災令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零部件供應鏈的中斷、消費需求的急劇下滑,以及核能發電停滯導致的電力供應不足,都給日本制造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1.日本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受3·11日本大地震的影響,2011年一季度,日本GDP比上季度下滑1.8%,在消費支出以及出口逐漸改善的背景下,日本的GDP於2011年三季度實現瞭正增長。然而,盡管災後重建刺激瞭日本經濟,但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以及日元升值、泰國洪災等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四季度日本的GDP再次下滑。從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的表現來看,2011年3月,日本出現瞭全產業生產指數的整體下滑,運輸機械(除船舶、鐵路車輛外)工業指數降幅更是創下歷史新高。自2011年5月開始,日本的運輸機械工業生產指數開始緩慢回升,在近期日本政府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制度信貸房屋設定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重啟的刺激下,2012年2月該指數已超過震前水平。然而,除運輸機械工業外,日本的化學工業(除醫藥品外)、電氣機械工業、電子零部件與電子設備等行業的生產指數僅恢復至震災前約90%的水平。在震災發生後,隨著日本零部件供應鏈的逐漸恢復,以及出口和耐用消費品消費的回升,日本經濟逐漸步入復蘇軌道。然而,近期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日元持續升值以及電力供應短缺又給日本的制造業復蘇蒙上一層陰影。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實施的“2012年一季度地區經濟產業調查”顯示,日本各地區的經濟在震災後正在緩慢復蘇,但經濟下行的風險依然存在。日本中小企業廳實施的“中小企業情況調查”顯示,受震災影響,2011年二季度,日本所有地區的中小企業狀況均有所惡化,從三季度開始,東北、關東以及中部等地區的中小企業經營才逐漸好轉。2.企業收入結構的變化受震災影響,日本的出口額出現大幅下滑,自2011年5月起緩慢回升,但2011年10月之後因海外需求下滑又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震災後日本的進口額則持續增長。出口下滑、進口增長導致日本自2011年10月起連續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2012年1月的貿易逆差額更是增至1.5萬億日元。從出口對象國(地區)來看,日本對美國以及歐洲地區的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漸減小,對中國等亞洲各國出口額占比則不斷擴大。2011年,日本對亞洲地區的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已升至56.0%。從主要產品的出口動向來看,2011年4、5月,日本的運輸機械出口額大幅下滑,但之後快速回升,到2012年2月已基本恢復至震前水平。另一方面,化學制品以及鋼鐵的出口額呈現先增後減的走勢,到2012年2月僅恢復至震前約90%的水平。在貿易收支出現逆差的同時,日本所獲得的來自海外的股權和利息收益等所得收支的順差額則不斷擴大。因此,日本制造業在以出口促增長的同時,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增加收益,但資金回流至日本國內的比例仍然有待提高。在震災爆發後的2011年二季度,日本制造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大幅下滑,此後的三、四季度緩慢回升。但震災後制造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已低於日本全產業的平均收入。從資金流動情況來看,從2011年一季度開始,無論是日本的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均有所惡化,但通過設備投資與研究開發投入的增加、日元升值的合理利用以及海外並購等舉措,日本企業的資金流動性正在不斷增強。3.企業為實現持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震災後,日本企業的設備投資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才轉為正增長。然而,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相比,企業的設備投資仍處於較低水平,而且今後的投資前景也不容樂觀。從日本企業設備投資的目的來看,在原材料加工企業中,“增強能力”的投資顯著下滑,“維持、整修”以及“新產品”的投資比例有所擴大。在全球化進程中,日本制造業企業對於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意願大幅提升。據統計,在海外生產比例超過30%的企業中,大企業占比已達到25%,而且這些企業正在逐步擴大海外設備投資的比重。近年來,日元兌美元以及日元兌歐元的匯率急速攀升,尤其是3?11大地震後,在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的背景下,日元匯率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於2011年8月15日升至1美元兌75.95日元的高位。另一方面,韓元匯率則持續下滑,從而導致日本制造業企業在與韓國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制造業的並購案件與2005年的峰值相比出現大幅下滑,2011年呈現小幅攀升。另外,2005年,日本企業在國內的並購案件占當年案件總數的比例超過70%,但2011年已降至60%。由此可見,日本制造業企業正在不斷加大海外並購的力度。從日本制造業企業海外並購的地區分佈來看,亞洲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從2010年的39.8%增至2011年的45.2%。此外,在海外制造業企業對日本企業的並購案件中,亞洲企業所占比例也從2010年的41.4%升至2011年的55.6%,美國、歐洲企業所占比例則有所減小。從行業情況來看,日本制造業企業對海外制造業的並購以化學工業最多,所占比例達到14.0%,醫藥制品、電機、食品等行業數量基本持平。另一方面,海外制造業企業對日本企業的並購案件中,電所占比最高,達38.9%。4.資源與環境限制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分析日本進口的原材料價格自2004年中期開始攀升,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曾一度下滑,但之後又再次上漲。全球資源類產品價格高漲的原因之一,就是新興經濟體的旺盛需求,高昂的資源價格給日本制造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日本制造業在全球競爭力方面占據優勢地位的主要是電腦、手機以及電動汽車等高科技領域。在這些領域,稀土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因此,為保證稀土的穩定供給,日本制造業企業在資源戰略上面臨嚴峻挑戰。2010年,中國的稀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例高達98%。2010年後,中國政府限制稀土的出口措施令稀土價格不斷攀升。據統計,2012年1月的稀土價格約為上年同期價格的11倍之多,這嚴重影響瞭日本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如今,日本制造業企業正在通過“削減使用量”以及“尋求多樣化供給”以保證稀土的穩定供應。因此,對於日本制造業而言,為瞭保證資源的供應,加強官民協作、提高技術水平、削減使用量、開發替代材料以及增強循環利用等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受震災導致的核泄漏事故的影響,日本的核電站運轉率逐漸下滑,最終導致電力供應出現短缺。此外,由於使用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占比增大,發電成本不斷提升,電費上漲等也成為日本制造業企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瞭節約用電,企業不得不削減生產成本,而這樣做的結果將有可能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對電力需求較大的鋼鐵業、有色金屬制造業、紡織業以及造紙等行業造成的影響會更大。為瞭應對電力供應不足的現狀,日本制造業企業不得不減產、削減產能,而在電費上漲的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能力。二、日本制造業勞動者的就業現狀1.日本制造業的雇傭狀況分析日本的完全失業率(經季節調整後)從2009年7月開始緩慢下滑,但從2011年10月之後又有所上升。2009年7~9月,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經季節調整後)一度創下歷史最低值0.43倍,之後緩慢回升,到2012年3月已升至0.76倍,但日本的就業狀況依然較為嚴峻。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日本制造業中雇傭“過剩”的傾向日趨嚴重,之後雖有所改善,但制造業雇傭的“過剩感”依然較高。2.就業結構的調整日本全產業的就業人數從1997年下半年到2003年四季度一直呈減少之勢,從2004年一季度開始到2007年四季度有所增加,之後再次出現下滑。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受震災影響,日本全產業就業人數出現大幅減少,從三季度後有所增加。日本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和雇傭人數從2005年四季度到2007年四季度呈增長之勢,2008年二季度後逐漸減少,到2011年四季度後又有所增加。據統計,日本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共997萬人,占全部就業人數的比例為16.7%(2011年勞動力調查)。從日本制造業各職業就業人數的分佈情況來看,專業性技術從業者76萬人(占比7.6%)、管理從業者31萬人(占比3.1%)、行政性事務從業者171萬人(占比17.2%)、銷售部門62萬人(占比6.2%)、生產工程從業者597萬人(占比59.9%),其他從業者59萬人(占比5.9%)。(詳情請咨詢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http://www.cacs.gov.cn)(編輯:商報網 www.shangbao.net.cn)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8-13/14470432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wells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